发挥市场作用和坚持主动作为相结合

保障首都粮食供给

国家粮食局门户网站  www.lswz.gov.cn
【2017-06-07】   【字号:

北京市粮食局

北京市以“抓粮源、保供给、稳价格”为目标,坚持首善标准,优化流通环境,围绕粮源组织、市场供应、质量提升、应急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在保障平时供应基础上,切实做好重大活动期间、重要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粮食供应保障,粮食价格涨幅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稳定的粮源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近几年,我市粮食年消费量在530-580万吨之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发挥销区吸纳粮源的优势和230余家骨干粮食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稳定的粮源流通渠道,组织货源占消费量的70%以上。二是有序推进粮源基地建设,提高粮源掌控能力。先后投入产销合作资金2.19亿元,支持在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天津等地的9个外埠粮源基地建设,支持本市与产区企业的联合重组。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我市企业在主产区建设粮源基地达240个,一手粮源年收购量超过300万吨,年调入量100多万吨,接近全市粮食年消费量的20%。

(二)有效发挥政府储备对市场的调控保障作用

一是建立充足的地方储备。形成了以市储备为主、区储备为辅的两级储备体系,市区两级地方储备规模占粮食年消费量的50%左右,成品粮食储备达到了10-15天的市场消费量。二是每年竞价轮换市储备粮120 万吨左右,平衡短期市场,防范市场和价格波动,经多年努力,竞价交易价格已成为北京及周边粮食价格的风向标。

(三)注重打造适合首都特点的粮食市场体系

一是注重市场功能完善。在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重点粮食批发市场疏解提升的同时,支持各类粮食企业经营,提供无差别服务,构建采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电商)等为主体、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二是加快粮食零售体系建设,推进零售业态创新。结合北京“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配足粮食零售网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粮食零售模式,鼓励网上零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三是规范首都粮食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与食药、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优化粮食市场环境。

(四)多部门联动加强质量监管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由食药、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消除监管盲区。二是建立约谈和处罚机制。对存在粮食质量隐患的企业法人进行责任约谈,督促整改;对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处罚。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放心粮油宣传日”主题活动,提高消费者粮食质量意识和鉴别能力。四是创新质量把关措施。市储备粮入库实行真菌毒素逐车检验,实现了质量把控新探索。

(五)构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监测预警网络。依托市价格监测机构、骨干粮食企业的销售网络以及全市105个信息监测直报点,建立“政府—企业—网点”三级联动的信息监测网络。二是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我市已建立市、区、军粮应急粮食供给应急预案、市成品粮应急投放方案,形成以监测预警网络、15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810家应急投放网点为支撑,以政府粮食储备为基础的粮食供给应急保障体系。注重应急队伍建设,我市组织了4次粮食应急示范演练活动。

二、做好粮食供给工作的体会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主销区粮食市场需求多元,价格形成自主性差。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顺应市场趋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保持供给充裕,防止出现区域性供求失衡,保障粮食供给。

(二)主管部门主动作为

首都粮食工作事关重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粮食供应模式、质量把控、零售业态引领、执法监督等方面,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在工作创新、方法探索等方面加大力度,引领粮食产业升级,确保首都粮食市场供应更丰富、运行更有序。

(三)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首都粮食供应,既要满足“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一是推进品牌培育工作。打造一批如“古船”、“绿宝”等本地品牌,吸纳更多产区名牌,引导、提升消费品质;二是品质高端多元。鼓励企业加工、采购、投放优质绿色粮食产品;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推进购买便利。优化零售网点布局,运用“互联网+”推动粮食行业电商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快落实“粮安工程”和“十三五”规划。衔接国家规划,沿“一环两港三线”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构建粮源采购、储备物流、加工生产、市场网络四大体系,推动环京4小时粮食物流圈建设。

(二)加快推进粮食区域合作。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在执法、信息、交易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粮食产业对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和粮食主产区的合作,保证首都粮食供应。

(三)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五大理念和消费引领,推进“四大调整”:围绕“中国好粮油工程”,调整粮油产品结构;围绕消费需求,调整供应方式;围绕产业升级,调整粮食产业体系;围绕粮食行政管理弱化问题,调整行政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首都粮食产业升级。

(四)加强质量管理。继续探索创新,加大对粮油商品抽查力度,提高首都市场粮食质量水平。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