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国家粮食局局长  任正晓
(2016年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及2015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部署2016年粮食流通重点工作,同时表彰全国粮食系统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刚才,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副总理最近对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同志所作的重要讲话,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粮食流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五年是粮食流通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粮食系统奋发有为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的指导支持下,全国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己任,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粮食流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认真履行“抓收购、保供应、管库存”行业职责,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抓收购方面,面对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收储矛盾十分突出的新形势,特别是2015年在粮价下行压力加大、主产区仓容缺口巨大、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的困难条件下,各级粮食部门和相关央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适时启动政策性收储,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收购秩序,粮食收购工作平稳有序,有效防止了农民“卖粮难”。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连创新高,2014年突破7000亿斤,2015年高达8484亿斤。五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60亿斤、油菜籽1573万吨,通过价格托底、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在保供应方面,积极推动产销合作,2015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到3400亿斤,比“十一五”末增加400多亿斤。大力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和军供服务水平,2015年末应急加工供应网点达4.5万个,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粮食供应得到可靠保障。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实现平台整合、并网运行,宏观调控的精准性、有效性显著增强。调整优化中央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核定地方粮食储备规模,2015年末已如期到位87%,区域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维护了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在管库存方面,积极创新粮食库存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库存检查,努力做到库存粮食账实相符。面对粮食库存之高前所未有、简易仓囤储粮之多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多管齐下,防治并举,消除安全隐患,力推科技储粮和绿色储粮,粮情保持总体稳定,没有发生严重霉粮、坏粮事故。

(二)全面实施“粮安工程”,粮食收储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了“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中央财政投资248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配套投资近800亿元,建设现代化仓容1388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仓容2460亿斤,粮食收储能力比“十一五”末增长32%,基层一线骨干粮库收储功能明显增强,库容库貌焕然一新。加大“北粮南运”主通道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建设,配套建成一批粮食物流和加工园区。新增347家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产业化,着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全国“放心粮油”网点达23万多家。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五年建设规划,累计配置储粮装具1000万套,每年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25亿斤以上。

(三)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界定了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2015年又配套出台了考核办法,监督考核机制正在抓紧建立。各地积极主动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全面落实,31个省级人民政府全部出台了实施意见,大部分省份制定了考核办法。各地普遍成立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吉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将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依法治粮,粮食流通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探索形成“一主多辅”模式,价格更加贴近市场,油菜籽收购交由省级政府组织实施。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省积极探索出台省级临储、加工补贴收购等办法,认真抓好质量不达标粮食的收购工作。统计业务实现归口管理,网上直报系统投入运行,统计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统一、精简、准确、管用的粮食流通统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宏观调控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模式为主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代储代烘、粮食电商等新业态服务“三农”效果明显。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努力挖潜增效、搞活经营,2015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78亿元,五年累计盈利377亿元。召开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实施科研项目督导评估新机制,积极推进新一轮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行业人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国家粮食局与农业部联合举办APEC第三届粮食安全部长级会议,成功举办APEC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系列会议,与多个国家涉粮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推进法治粮食建设,《粮食法》立法进程加快。各地粮食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东、贵州、宁夏和江苏无锡、甘肃兰州等地颁布实施了地方性粮食法规,一大批地方政府规章先后出台。各地公布了粮食行政权力清单,认真开展粮食执法检查工作,积极探索推进省际间联合执法,依法治粮、依法管粮取得实效。

(五)扎实推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4亿元,支持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25个重点项目,建成5个粮食产后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横向通风储粮新技术和储运监管物联网等绿色高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真菌毒素污染粮食安全利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五年间,有11项粮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4万多人取得国家粮食职业资格。河南工业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首次获得粮食专业博士培养项目,2015年粮食行业实现了院士“零突破”。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粮食系统政风行风持续好转。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统筹融合业务党务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通过举办行业反腐倡廉图片展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粮食系统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开展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传承“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行业优良作风。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产后节粮减损行动取得实效,全社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粮食流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差距。比如,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粮食经济强国;粮食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粮油产品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但还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新要求;粮食流通改革不断深化,但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尚待破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深刻认识,深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锐意改革创新,着力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粮食行业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些都对传统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也带来了新动力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正确分析粮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粮食行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促改革、谋创新、求突破,切实增强粮食流通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从供求总量看,近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连获丰收,消费疲软不振,供求整体宽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谷物产量、库存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分别达到25.3亿吨、6.4亿吨。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近三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2015年达到12428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综合分析,“十三五”前期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仍将延续总体宽松的格局。从品种结构看,我国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特别是一些低端品种销路不畅,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同时,近两年低价大麦、高粱、木薯干、DDGS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2015年高达750亿斤,加上各种渠道进口的低价大米不断增加,使得国内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今年开始,国家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但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品种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从市场价格看,当前国内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地”,呈现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的局面。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国内市场已连续41个月呈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状态,2015年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国内外价差每吨分别为771元、745元、790元。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上述这些因素,与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交织叠加、相互影响,使得粮食供求形势和市场走势更加错综复杂。

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难题,关键是要积极稳妥化解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矛盾,既要引导培育新的消费需求,又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同时还要防止调整过度导致个别品种供求失衡、价格大幅波动。要建立健全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打破粮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历史怪圈,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十三五”是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明显,自然灾害多发,及时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保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始终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粮食区域之间、季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更趋突出,保证军需民食、应急救灾和市场稳定的难度将继续加大。只有建设更高水平的粮食收储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快速反应、科学调度、精准调控,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当前粮食流通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表现为物流成本高,信息化发展滞后,流通效率较低;粮食质量快速检验能力不足,污染粮食处置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粮食应急保障水平不高,全天候快速响应能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粮食资源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是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亟待突破的瓶颈障碍,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实施“粮安工程”,尽快适应粮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率流通的新要求,加快打通粮食物流主通道,加强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建设,大力提升粮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粮食应急能力,纵深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

“十三五”是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粮食的公共物品和一般商品双重属性,客观上决定了粮食行业具有配置资源保安全、发展产业活经济两大使命。一方面,我们肩负着保供应、惠民生、兜底线的职责,必须抓好收储、管住储备、稳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肩负着活流通、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任,必须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两个方面构成粮食行业发展并行推进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长期以来,受发展阶段、政策体制、外部环境影响,粮食流通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抓收购、保供应、稳市场上,粮食加工转化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导致收储与加工脱节,产业发展不协调,初级加工产能过剩,优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滞后。同时,新一轮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启动,粮食收储体制机制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国有粮食企业“收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求生存谋发展。当前,我国粮食产能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基础较为牢固,加之农业经营方式深刻变革,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产品需求快速增加,这都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从粮食流通环节看,粮食加工转化一头连着收储,一头连着销售,是整个流通链条的枢纽,不仅是粮食供求的“调节器”,更是粮食企业提质增效的“推进器”。因此,必须在切实抓好粮食收储、管住管好政府储备的同时,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以全产业链模式为路径,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速实现粮食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是全面促进国内与国际粮食市场深度融合的机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纵深推进,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几年国际粮食形势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将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加快推进,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加速融合已成必然。如何有效防范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关系,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与现实考验,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又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好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既要着眼于遵循粮食供求自身规律,保护好国内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又要放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履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大国使命,以更宽广的胸襟和更开放的视野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既要积极研究“引进来”,又要着力推进“走出去”,找准融入全球粮食市场的结合点,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十三五”时期的粮食流通工作,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为统领,总体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粮食流通各项改革,着力打造运行规范、稳健管用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要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加快完善粮食收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防止过度干预市场;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确保政府粮食储备安全可靠;加快粮食科技体制和人才体制改革创新,激发行业内外“双创”活力;大力加强法治粮食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粮。

坚持以协调发展理念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着力打造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粮食产业经济体系。要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把粮食产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通盘谋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淘汰落后加工产能,发展优质精深加工产能;促进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粮食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速资源、资金、资产集聚,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产业集群。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生态环保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要以“粮安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通粮食物流通道,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配套建设一批综合性粮食加工物流园区,实现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有机衔接;推广生态节能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储粮和节粮减损;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秸秆、稻壳等资源,培育与粮食副产物、行业设施资源密切关联的新兴产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粮食行业,全力提升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粮食部门调控监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坚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粮食流通产业国际合作体系。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粮食流通产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和粮食仓储设施、机械设备、储粮技术“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标准和贸易规则制定,增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话语权。

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体现全面小康特征、惠及城乡居民的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品种,实现优质优价,帮助粮农持续增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扩大“放心粮油”覆盖面,积极发展主食产业化;打赢行业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体口粮需要,增强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的现实获得感。

当前,要围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个体系”建设的要求,把编制和实施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一项承前启后的重要工作来落实。要认真贯彻“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抓住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行业信息化“三个重点”,搞好行业规划与国家规划、地方规划、“粮安工程”建设规划“三个衔接”,确保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切实发挥行业发展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

三、扎实做好2016年粮食流通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对于顺利实现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目标、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粮食流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稳中求进,立足行业实际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坚决打好粮食收购“攻坚战”和安全储粮“持久战”,加快实施“粮安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统筹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具体要围绕“四个突出抓好、四个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粮食收购。当前,南方稻谷主产区仓容爆满,东北地区库存居高难下,今年粮食收储矛盾将空前突出。各地和相关央企要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好预案、预警、预控,新年一过就要马上安排部署,采取非常规举措,及早做好新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快建仓修仓进度,加大调销腾库力度,多渠道消化不合理库存,充分利用社会仓容,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抓好地方政策性粮食收储,积极组织开展市场化收购,严厉查处“打白条”“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二)突出抓好安全储粮和储备管理。当前,全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安全储粮形势异常严峻、压力巨大。确保储粮安全将是一场硬仗,容不得丝毫麻痹和懈怠。各地和有关央企要始终保持实战状态,切实做到严防死守、常抓不懈。要全面落实“双随机”监管要求,以实施“监管创新年”行动为抓手,认真履行行政监管督导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收储执行主体、每个承储企业负责人、每个仓廒保管员,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要积极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进一步规范千吨囤等简易设施储粮技术。今后新粮收储一律不允许再搭建蓆茓囤,从源头上杜绝“火烧连营”的隐患。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政府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撒手锏”,储备管理是各级粮食部门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责,任何时候都不容放松。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储备管理与企业经营彻底分开,落实责任强化约束,规范运行防范风险,管住管好政府粮食储备,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突出抓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要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各地要全面摸清本地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特别是粮食加工业规模能力、技术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研究制定本地粮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分步实施,稳妥推进。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对于高能耗、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要加快淘汰。对于长期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稳妥处置。对于基础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大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要积极扶持壮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品牌名牌,形成大型产业集团。要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的既有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粮食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启动“仓顶阳光工程”新能源项目试点,在粮库仓顶铺设光伏电池板发电;积极稳妥发展秸秆饲料、秸秆稻壳板材、稻壳发电等项目,做好既减少秸秆焚烧、又帮助农民增收的“秸秆经济”文章;大力推进“绿色全谷物口粮工程”,催生新消费,培育新需求;加强生物技术在绿色储粮、生态饲料和低脂蛋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互联网+粮食”电商平台建设,打造“粮油网络经济”。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清理和修订制定粮食加工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统计制度,科学设置统计指标,真实反映和及时发布产业情况。稳步推进粮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机制。粮食收储销售优惠政策、“粮安工程”建设项目要重点向产业经济发展倾斜。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金融、财税、用地等政策支持,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突出抓好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首次对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国家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3月底前出台2016年考核方案,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日常督查,认真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工作,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各地的考核工作也要全面推开,特别是尚未出台考核办法的省份,要加快工作进度。各级粮食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责任,搞好沟通协调,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将粮食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五)深入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全面落实“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夯实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基础。要加快粮食仓储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围绕扩大主产区收储能力和满足主销区地方增储需要,继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围绕畅通“八大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改造一批中转仓、内河码头、沿海深水港口、铁路接发设施、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要加快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广泛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以地方储备粮库为重点推进智能粮库建设,以省级粮食交易平台为重点推进业务集成和信息协同。强化统筹指导,统一技术标准、接口规范和数据平台,实现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应急配送中心建设,提升应急实战能力;进一步加快粮食收购现场快速检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粮食检验监测技术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支持粮食整理和烘干设施建设,并重点向核心产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依法治粮。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多元化市场购销主体,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和发展模式,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农村粮站要主动抓住农村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的历史机遇,以“农民进城安家落户,我为农民种地供粮”的理念,大力发展粮食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国家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平台作用。着力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着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粮食法》立法进程,做好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相关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全面贯彻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机制,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认真开展粮食执法检查,加大基层一线粮食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营造规范、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

(七)深入推进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积极发挥行业院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军作用,加快现代粮食收储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着力研究粮食及副产物高效转化利用新技术,推进真菌毒素和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应用。加强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继续实施粮食行业“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加速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分批创建“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拔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举办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粮食行业全国技术能手”。通过组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粮食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粮食智库”建设。

(八)深入推进行业扶贫和援藏援疆工作。按照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发挥粮食部门行业扶贫的职能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优质粮油生产,加强粮源调度,保证口粮供应,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积极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挥粮食行业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组织协调,在粮食收储和市场调控、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尽心尽力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对口支援革命老区工作力度,推动老区同步实现小康。

四、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各级粮食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不断提高管好行业、带好队伍的能力水平,为扎实推进“十三五”和2016年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一)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实现党建工作和粮食流通工作“五同步”。要充分发挥粮食部门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谋划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水平,切实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和粮食流通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五同步”要求,一手抓党建,一手促发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粮食流通改革,激发谋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化解粮食流通矛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二)坚持讲纪律守规矩,把中央各项兴粮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严格执行粮食收储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绝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绝不允许把中央兴粮惠农政策当作谋取小集团利益和捞取个人私利的手段,绝不允许算计国家、坑害农民,违者必须严惩、绝不姑息。要切实加强粮食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涉粮腐败案件。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坚持转作风强队伍,把粮食行业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要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种粮农民办实事、为基层企业解难题、为城乡居民增福祉。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能力素质,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粮食“铁军”。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国粮食系统100家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和100位传承“四无粮仓”精神先进个人,会议还将正式启动在全国粮食系统开展向河北省柏乡粮库学习的活动。这些先进典型,生动体现了粮食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崇严尚实、克勤克俭的优良作风,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境界。粮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他们作为修身律己用权、谋事创业做人的榜样,所有粮食企业要把他们作为改革创新发展、转型提质增效的标杆,迅速在全行业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讲奉献、比贡献的热潮,进一步凝聚推动粮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同志们,粮食流通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夙夜在公的责任感、忠诚担当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