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报:解码“柏粮29年无亏损”秘笈

全国唯一一家连续29年无亏损、年年盈利上台阶;全国唯一一家人均创利、人均经营量、吨经营费用开支等三项主要经营指标连续19年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在粮食经营、保管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创下10项全国之最,涌现出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尚金锁为代表的一批行业先锋……这只是河北柏乡粮库获得荣誉的一部分。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处于河北省柏乡县和临城县两县交界处,50多年前只有4亩地、6个人、仓容不足100万斤的基层小粮站,会一跃成为地方国有粮库中最璀璨的明星。

几十年来,柏乡粮库坚持全心全意为种粮农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守法诚信,不等不靠,不躺在国家身上吃政策饭,主动向市场要效益。在国家三次清理亏损挂账中,柏乡粮库没有报过一分钱经营性亏损挂账,走出了一条富有“柏乡特色”的科学保粮之路。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柏粮之门,去探析柏乡粮库的经营“秘笈”。

乡亲们眼中的“柏粮好人”

每年夏秋时节,当地村民都会看到“柏乡粮库文明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志愿者走村入户,及时了解当地粮食生产、收获、储存以及产量质量情况,为农民讲解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分析粮食市场行情和 价格走势,指导农民适时卖粮。

当地粮农不会忘记,柏粮人帮他们盖粮挡雨,帮他们卸车上垛;为他们免费提供餐饮休息场地,适时提供晾晒、清理服务,帮助农民卖粮提级增收的点点滴滴……柏粮人还利用熟悉市场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的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现纯黄玉米比当地传统的黄白杂玉米每斤能多卖2分钱,就积极引导农民淘汰白杂,改种纯黄;利用南方夏季阴雨多,蔬菜相对短缺的商机,指导农民棉豆间作,一亩多收200斤毛绿豆,又包收包销,帮助全县农民年增收数百万元。

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柏粮人与乡亲们建立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感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柏粮好人”。柏乡周边9个县的农民宁可舍近求远,多跑几十甚至上百里地也要把粮食卖到柏乡粮库。

自1998年始,粮库扩建分批征地400余亩,涉及临城、柏乡2个县、4个村、2家企业、800多户农民,没有人为难过粮库,有的农户为了支持粮库发展,竟两次无条件动迁祖坟。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是柏粮人种下“真诚树”,开出“诚挚花”的最好诠释。

自讨苦吃的“柏粮好人”

几十年来,柏粮人苦苦坚持、苦心坚守,把为国为民管好粮看好库作为天大的责任和最高的追求,自觉将工作标准由“不坏一粒粮”提升到“保鲜粒粒粮”,连续40年高标准实现“四无”粮库,先后4次被评为国家粮油保管工作先进单位。

柏粮人从细节抓起,常年坚持小量粮油搬倒、小型工具修制、仓房维修、平整货场、清仓消毒、筛拣土粮、整理包装器材等,发明脸盆“雨鼓”,以便夏夜骤雨报警,第一时间赶到粮库保粮护粮。

盖粮苫布刮开,就用自己的身体去压;从粮垛上掀下来,就再爬上去;鞋被踩掉了,光着脚还拼命往上爬;脚被钉子扎破了也不在乎……柏粮人在用“下雨了,别人往屋里跑,我们往外跑”的“傻子”精神,践行着为国家、为人民看好粮食的承诺。

柏粮人从粮食收购入库环节抓起,严格执行“初验、复验、整理、抽验”四道程序,从源头上筑牢保粮护粮防线。管 理中坚持做到“五包四管”,实行验质员、保管员、质量监控中心“三级把关”,达不到中等以上不入库、超水杂不入库、不完善粒超标不入库、虫粮不入库、陈粮不入库等“五不入库”。为便于追溯问责,他们把麻袋口绳染成红、黑、蓝三色,不同颜色组合分别对应不同工序,把保粮护粮责任落实到人、压紧压实。

柏粮人勤俭节约,自讨苦吃。他们爱粮如命、惜粮如金,敬重粮食、热爱粮食、珍惜粮食。认真细致保管好每一粒粮食,从未发生过一起霉粮坏粮事故。

“小小捡粮箱,挂在墙中央,身居大粮仓,节俭不能忘。”这段在柏粮流传了40多年的顺口溜,不仅是柏粮人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柏粮人对节粮行动的鞭策。

“柏粮好人”中也有科学家

在管好粮食的同时,柏粮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先进储粮技术,才能确保储粮安全。随着库容扩大,旧的仓储技术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为确保储粮安全,他们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克服文化起点偏低、试验条件简陋的重重困难,摸索创新、不懈攻关,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完成了16个科研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

为防虫治虫,柏粮人用3年时间在100多个玻璃瓶中养了27种虫子,观察其生存习性、繁殖过程和危害规律,研究出一系列少用药或不用药的绿色防虫杀虫技术。

为了全面把握科学保粮规律,柏粮 人花了整整6年时间,对气候变化与虫霉鼠雀危害粮食的关系进行了8700多次观察记录,获取了62000多个真实准确的数据,编绘出简单易记、便于操作的“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被业界称为“科学保粮小词典”,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破解高水分玉米不易保管的难题,他们用5年时间创造出“金钱孔”式通风垛,试验完成了“高水分玉米自然通风降水技术”,实现了不用烘干,不用晾晒,就可以使高水分玉米降水、保鲜、保质,与传统方式相比可降低费用50%~70%,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解决东北大豆不耐高温容易走油的问题,研究出“大豆包衣安全储存技术”,创造了东北大豆在冀中南储存3年半时间依然保鲜的新纪录。

柏粮人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7年6月,原国内贸易部部长陈邦柱在柏粮调研中拉着尚金锁的手说:“尚金锁啊,尚金锁,你可真是为国家粮库上了一把‘金锁’!把粮食交给你,党和人民放心!”

“柏粮好人”,好在人品

上世纪90年代,成都成华公司采购一批玉米,由于铁路塌方,签过的合同不能及时交付。为了不让成华公司遭受损失,柏乡粮库改道襄渝线把货物如期运到。虽然多花了6000多元运费,但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双方从贸易伙伴结成了“亲家”。

在柏粮,这样的诚信故事耳熟能 详。早在1987年,柏乡粮库就提出“经商如做人,诚信为本”,先后制定16章90条岗位职责和12章86条《诚信经营守则》,一以贯之29年,做到对国家、农民、客户、银行、职工“五讲”诚信,铸就“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的金字招牌。

在日常经营中,柏粮人对客户讲实情、交实底,诚诚恳恳、明明白白做生意。产品质量上,坚决做到超水杂、虫粮、质次、破包漏袋、不符合合同要求的粮食“五不销”。在运粮交割中,坚持用新麻袋或一次性麻袋包装,每袋粮食多装2两至半斤抵消运输损耗,节节运粮车厢铺苇席防止污染。在履行合同上,宁肯自己吃亏,也要严格履行合同;在运输途中,遇到突发事件,哪怕多花费用绕远道,也要千方百计把粮食按时送到。在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中,累计贷款上百亿元,全部到期本息双结零,不挪用,不欠息欠贷,不发生呆坏账,成为全国唯一一家5次荣获农业银行黄金客户称号的县级粮库。

信立则品高,信立则利来。柏粮因此收购有粮源、贷款有支持、销售有市场,左右逢源。“柏乡粮库到货”的牌子一打,粮食还没出站就被抢购一空。企业300多家贸易伙伴星布全国25个省市区,形成了全国性粮食大流通的“联合舰队”,把诚实守信的无形资产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

如今,全国粮食行业正掀起向“柏粮”学习的高潮,让我们期待更多“柏粮好人”的出现。

来源:粮油市场报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