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有”之心 达“四无”之境

中央储备粮长春直属库 张志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张志成,来自中央储备粮长春直属库,是一名基层粮库仓储科长。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各级组织领导汇报我的工作和思想,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四有”之心 达“四无”之境》。

人,就应该有点学习精神

学生时代,我学的专业是粮食保管,系统地学过粮食储运和保管课程。2002年11月,我踌躇满志地来到了中央储备粮长春直属库,感觉自己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然而,一接触工作,我一下子就懵了。这里是应用四项储粮新技术的新建储备库,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好多业务对我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我暗下决心,从头学起,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力争精通一行的信念,尽快成为粮食保管的行家里手。

白天,我跟随师傅学习,学装仓、学检验、学粮情检查,学“四无粮仓”管理,认真倾听领会,做好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追问到底,琢磨到透,不留死角。晚上,结合白天的工作体会,一遍又一遍地研读《粮食储藏》操作手册,并做了大量的摘要和批注。三个月下来,这本书被翻烂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的学习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6年8月,我参加了中储粮总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以来,我又先后考取得了粮油保管考评员、高级考评员和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累计参加粮油保管员职业鉴定28期,考核人数达到2750人次。这种学习的成果,正是管好 “四无粮仓”的基础。

人,就应该有点钻研精神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东北地区“中央储备粮安全储藏技术示范”项目研究。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不用提有多么高兴和激动,但工作强度还是超乎我的想象。为积累大量可靠、详实、有效的实验数据,我严格按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数据监测,在粮食入库前对进仓粮食的扦样检测次数是普通仓的30多倍;在粮食入仓后每2小时测量一次温度,4小时进行一次扦样,工作量比一般保管员大出数十倍!拿测温来说,除电子测温之外,还必须对仓房内顶、外顶、内壁、外壁120个测温点进行手动检测,单此一项每次耗时一个多小时,每天早、中、晚各检查一次,全年365天不间断跟踪监测。每次检测结束时,腿已经麻木了,只能扶着仓壁慢慢站立起来。

11年来,我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多个储粮示范项目,开展了“高大平房仓储粮规律研究”、“移动式立体通风降温技术”、“罩棚仓屋顶轴流风机自动控制”、“补仓机改变输送角度提高输送量改造”等技术研究和革新,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仓储科技论文。这种钻研,正是粮食储藏的技术保障,为“四无粮仓”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就应该有点吃苦精神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的皮肤有点黑。单位里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小黑”。其实,这正是保管工作风吹雨打的结果。

“命苦干仓储”这是粮食系统流传下来的一句行话。这句话包含了仓储工作的苦、累、脏,说出了仓储工作者的切身体验。四无粮仓的建设工作始终贯穿全年,特别在夏季检查粮情、粮堆拌药、平整粮面、清理卫生。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却要我们保管员付出太多的辛勤与汗水,室外酷暑难耐,仓内闷热犹如蒸笼,用汗如雨下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检查完一遍,指甲里“嵌进”了厚厚的泥、衣背就会被汗水浸透一片,再加上粮堆内的粉尘,脖子上都“和了泥”。还有冬季粮食收购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需要站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指挥卸车,还要查看粮食是否符合标准,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使劲跺跺脚,在原地跑几圈。

天灾也在考验着我。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连续40多天没回家,负责调粮任务,有一天忙到凌晨4点多,我不知不觉就躺在粮堆上睡着了。当时电话信号不好还总没电,家里人甚至以为我被隔离了。

金钱也诱惑着我。2004年隆冬,我按惯例抽检时发现一辆卡车粮食水分超标,按规定做扣量处理。这时卖粮人把我拉到车后悄悄地跟我套近乎:“小兄弟,交个朋友。看看你手都冻裂了,下回我给你带付皮手套。以后咱俩合作,有钱大家挣嘛。”说着他试图塞给我一沓钱。顿时,我感觉被人泼了一身脏水,浑身不自在,很不客气地回绝了他,还暗暗记下了他的车号,每次来我都重点“照顾”他,决不放过一车问题粮。因为,只有吃得了苦忍得住诱惑,才会保持我们国库粮的纯净无“虫害”。

人,就应该有点无私精神

东北有句俗语,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个人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只有把自己的技术无私传授给下属和同事,才能组建一个铁打的团队。因为,团结协作,正是中储粮人的团队精神。

为此,我组织科里同事学习仓储管理新技术、新知识,带头撰写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开展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欣喜地看到:科内保管员和检验员全部实现了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资格,其中高级技师4人,技师6人。科室先后荣获“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学习型红旗班组”、“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我也很为我培训的人才骄傲:我徒弟赵英韬,本不是学粮食的,在第三届全国粮食行业竞赛中也一举夺魁,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我负责培训的参赛学员,在全国行业竞赛中夺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我是东北人,学习有点韧劲儿,技术有点钻劲儿,工作有点傻劲儿,教徒有点憨劲儿。我想,正是这“四有”换来了“四无”粮仓的成果。多年来,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份内之事,组织上却给了我无数的荣誉——中储粮总公司技术能手、中央储备粮优秀保管员、吉林省职工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央企业青年劳动榜样、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当选了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在鲜花和荣誉面前,我时常告诫自己:“我本平常人,曾经辉煌过,要想再辉煌,重回平常人。”有就是无,无才会有。这是哲学的境界,也是做人最朴实的表达。

作为新一代粮食人,我将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批业务熟、技术精、作风硬、善管理仓储队伍,继续秉承“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行业理念、传承“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四无精神,争当粮食安全忠诚卫士,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建功立业。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