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

玉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玉田粮库,始建于1949年,1992年被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命名为“河北玉田国家粮食储备库”,2007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粮库现有职工76人,占地134.5亩,仓容量7.8万吨,固定资产7100万元。下辖彩亭桥、东六村、鸦鸿桥3个分站。现库存国家储备粮 6.9万吨,县级储备粮1万吨。

建库66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几代职工保持和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牢牢坚守住储粮安全,不断赋予“四无粮仓”精神和优良传统以新内涵,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36次受到国务院及省部级表彰奖励,2010年被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2014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粮食行业节粮减损示范企业”称号。

一、秉承传统,打造凝聚行业精神的职工队伍

该库是从粮食保管起家,一直把管好储备粮视为企业的天职,在传承“四无粮仓”精神和优良传统历程中,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一支勤于创业、敢于创新、精于节俭、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一是传统不丢,本色不改。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他们,设备设施再好,不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也很难创出优异的成绩。粮库建设了库史展览室、艰苦奋斗警示墙,拍摄了创业史、发展史录像片,编写了《库史三字经》、库歌《红旗本色》,挖掘出土并重树清代义仓碑,为开展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通过开展创建节约型、学习型粮库活动,使多年来倡导的“三个自己干”、“勤俭节约十个一”和“精神文明十个一”成为粮库职工自觉行动不须成文的规定。打造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企业文化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细认真、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现了用制度管理企业到用文化管理企业的蜕变。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粮库接收国家移库粮食5.5万吨,火车站装卸工干了半天,累得连工钱也没要就撤退了。几批粮食全部是职工们自己装卸入仓,圆满完成了移库任务。

二是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仓储不是高精尖的技术,但需要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保管员,需要十年八年的磨练,因此每次仓储人员调动都要经过班子集体研究。对仓储人员在工资待遇、教育培训上给予倾斜政策,确保了仓储队伍更加精干和相对稳定。对仓储人员制定了各岗位专业技术培训计划,每月下发一期业务培训材料,每季进行一次业务知识考核,安排专题业务知识讲座。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技能,并定期组织参加专业技能考试。为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仓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2年初,由于国家储备粮布局调整,粮库只剩下少量中央储备粮,企业陷入绝境。粮库以“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精神支柱,毅然提出“有粮保粮,无粮保仓”,保持仓储人员稳定,凭着过硬的仓储管理水平多方争取代收代储,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三是完善制度,提高标准。坚持粮食储存管理与防治制度,定期进行粮情分析、“四无”鉴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一符、四无、三专、四落实、五统一”所有标准根据粮库实际情况,详细分解,明确责任。通过分区包片,四定五包责任制,增强职工苦干巧干、点滴节约的意识。通过设立标兵岗,评选红旗仓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粮库的粮食保管工作一直保持着高标准的“四无”的要求。

二、细化管理,提升仓储现代化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该库仓储管理工作也逐步迈向了现代化。通过公司制改造,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把“四无粮仓”建设又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一是从改造基础设施入手,提高硬件设施规范化水平。近年来,为改善储粮环境,翻修地坪道路8200平方米、维修仓房容量4.3万吨,添置新型粮机32台套,投入资金达370万元。改造后的仓储条件更加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库区干净整洁,仓房完好率、机械设备完好率、地面硬化率均达到100%。为安全储粮、科学保粮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是提高仓储基础管理标准。根据节约型、效益型粮库的要求,努力实现“三低三高”的储粮目标(即低损耗、低成本、低污染、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按照通风、用药、密封、出入仓等环节分项核定了吨粮年保管费用开支控制标准。通过采取费用包干、分仓核算的方式,从每道业务流程和环节做起,坚决降低不合理的费用开支,使职工们在节约电费、减少用药、提高物资使用率上打起了“小算盘”,既提高了储粮标准,又节省了费用。

三是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仓储管理全过程,以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好储粮工作。不断修订“四定五包” (定人员、定责任、定费用、定奖惩,包数量、包质量、包防治、包仓储设施、包规范管理) 管理制度,按照岗位分工及工作职责划分情况,制定仓储科全员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费用指标、岗位责任落实到班组,细化到个人,定期组织一次集中检查,按照工作量、工作质量及其他内容评定得分,月底公布每个人的考核分数,根据分数落实奖惩。

三、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仓储科技含量

多年来,该库坚持艰苦创业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新思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储粮经验、大力引进先进保粮设施的基础上,还立足自主创新,研究探索科学的保粮措施和方法。我们树立绿色储粮理念,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利用好通风、谷物冷却等物理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剂用量,保持粮食原有品质。根据多年积累的储粮经验,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三低”绿色储粮模式,即温控防治虫害,降低药剂用量;适时通风保持低温;密闭低氧辅助低药控制防虫治菌。使储粮工作有的放矢,高效低耗。

一是提高储备粮检化验水平。近年来,将微机广泛应用于粮温检测、粮情分析之中,微机测温率达到100%。又投资21万元将有线粮情测控系统改造为先进的数字无线测控系统,减少了外界干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不断更新先进的检测化验仪器设备,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化验室通过国家级质量检验资质认证。

二是探索科学的保粮方法。他们将多年积累的储粮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根据本地区气候状况和粮温随气候变化呈现的规律,结合企业实际,摸索出切合储粮工作实际的“三低”绿色储粮模式,即温控防治虫害为主,切实降低药剂用量;适时通风保持低温;严格密闭低氧辅助低药控制防虫治菌。这一储粮模式,明确了一年中各个季节的保粮措施和工作要点,使储粮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高效低耗,不仅减少了用药、通风、倒仓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延缓粮食陈化,保持粮食品质,降低保管费用。现在,粮食入库后通风一次,几年内基本不用通风,在三至五年的轮换期内不用揭仓,做到了无虫不施药,局部有虫低药量,保持了粮食品质,大大降低了保管费用。

三是实践积累储粮经验。利用两台谷物冷却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形成了《谷物冷却机试验报告》,在保证粮食水分,均衡粮温、夏季应急处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改造立筒仓机械通风系统,铺设平房仓通风道,使现有存粮机械通风率达到100%,所有储备粮仓上有排风扇,下有通风机,该密闭时平紧密实,该通风时畅通无阻。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间歇通风和低压缓速通风方法,不仅提高了通风效果,而且使通风能耗降低了50%-60%。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了计算散装粮食储藏容重的计算方法,单仓测量误差率不超过1%,多仓测量平均误差率不超0.5%,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多项理论成果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四、弘扬传统,加快推进粮食文化建设

该库是靠“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艰苦奋斗精神,从创建“四无粮仓”起家的,也是靠这种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的,这种精神已成为该库的立库之本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得到全社会的认可。2004年该库被玉田县委、县政府确定为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考察人员。2014年6月和2015年2月国家粮食局任正晓局长两次来库调研,对粮库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强粮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库在原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改造了艰苦奋斗警示墙、扩建了文化广场,正在建设玉田粮库历史陈列馆。陈列馆与现有库区其他仓储设施、服务设施相结合,集宣传教育、科研实践等功能于一体,为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行业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