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米”标准发布 保障“苏米”产品质量全程可控
2019年10月23日 【字号:

2018年,由原江苏省粮食局提出、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制定的省域公用品牌——“苏米”标准正式发布。该项标准的发布,对提升江苏大米产业产品质量,规范大米企业管理水平,发挥粮食产业品牌规模优势,促进粮食流通领域转型升级,建设粮食产业强省具有重要作用。

应运而生的“苏米”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平原辽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稻米文化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江苏大米品牌小而散,各自为阵,使产品品质不易稳定,市场认可度不高。

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以及《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均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苏米”品牌创建。这项工作是江苏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重要抓手,被列入江苏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

2018年以来,江苏借助“优质粮食工程”的东风,攥拳聚力,以稻为盟,通过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培育优良品种、统一生态种植、整合优势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努力将江苏大米的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打造一个“叫得响”的江苏省域粮油公用品牌——“苏米”。

有章可循的“苏米”

“苏米”品牌标准的编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规范统一原则。在充分调研苏米生产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现状基础上,根据“苏米”特点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新的要求,参照优质稻谷、优质大米、“中国好粮油”及国外相关稻米标准,确定“苏米”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确保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指导“苏米”规范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的。

——全产业链控制原则。与目前外省制定的省域公用品牌大米标准仅局限于产品标准的范畴不同,“苏米”品牌标准通过把握稻米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共性特点,规范苏米生产加工质量过程控制,以质量信息追溯要求约束生产质量关键控制环节,形成质量控制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制约的体系,以实现全产业链控制。

——特色优势原则。江苏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水稻产区。清彻的水质、肥沃的土壤、丰富的降水、充足的光照以及水稻生长后期较大的昼夜温差,造就了苏米清香可口、软硬适中、糯而不黏的特点。为彰显优质“苏米”的特色,标准制订过程中,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生产的优质大米为数据源,在调研、分析数据基础上,设定“苏米”标准相关技术参数。

——优质品牌原则。通过“苏米”标准的推广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江苏大米产品质量,扩大“苏米”影响力,打造“苏米”品牌,促进江苏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程可控的“苏米”

“苏米”标准是一项“全产业链控制”的团体标准,包括了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大米加工技术规范、稻谷、大米等部分,并呈现出四大特点。

1.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为保证原料稻谷质量、便于标准化作业、体现规模效应,标准中提出了“水稻品种选择”“原粮种源”,以及“单一品种连片种植面积应不少于300亩”等要求。标准中大米加工技术规范部分充分体现了节点技术管控原则,规定了苏米加工企业的基本要求,苏米加工过程控制要点、控制指标、追溯信息的技术规范,以实现“苏米”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2.立足区域、彰显特色。标准中有以食味值、出糙率、整精米率、碎米率、垩白粒率等作为原料稻谷或成品米的定等指标,以突出体现原料稻谷出米率高的加工品质和苏米香味浓郁、颗粒饱满、饭粒油亮、米饭口感绵软而又有韧性,米饭略黏但凉后不回硬,口感佳的食味品质。

3.严格限量指标,提高安全水平。大量样品的测试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江苏区域内稻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农药残留等远低于目前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在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基础上,原料稻谷及成品大米中铅、镉、汞、无机砷、铬、黄曲霉毒素B1含量等安全指标要求均严于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要求。

4.关注信息追溯,强化过程控制。通过稻谷生产、收储、加工、运输等全过程的生产档案建立,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苏米”质量,并为“苏米”的质量安全提供追溯信息。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2019年第1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