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2016年,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收储制度,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供求关系靠市场调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实行玉米收储制度以来,在玉米主要产区有哪些变化?是否起到了保护玉米种植户的利益的作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状况如何?日前,记者跟随国家粮食局来到了我国优质玉米的重要产区--吉林省,发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下,蓬勃的动力正在吉林省的玉米地和市场上生长起来。 卖粮有了“定心丸” 12月19日,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自吉林市舒兰市七里乡的王立君开着自己的车把自家地里种的玉米带到吉林鑫海实业有限公司的收购处。“我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今天的玉米潮粮折标价格是每吨1630块钱,把家里的玉米运过来卖的。今年行情好,玉米收购价格高,租金也低,基本上每亩玉米地租金在200块钱左右,所以有个好收成,明年继续扩大种植玉米,就觉得以后卖玉米有了‘定心丸’。”王立君的语气里满是憧憬。 王立君把玉米卖给的鑫海实业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重要的玉米深加工和贸易企业。“当地老百姓都信得过我们,我们也想真正为三农尽自己一份力,今年已经收购了3万多吨玉米。”据鑫海实业副总经理何景刚介绍,收购来的玉米要经过严格筛选,主要跟南方的饲料企业合作,今年按照收储制度的改革要求,目前正在等待南方玉米价格传递过来,可以运用公司自有的3条专用铁路线和日装卸能力2400吨的4条散粮发放装车臂,将玉米快速运送到下游企业。 在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张相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玉米种植大户--何景生。他租了4垧(1垧地=10大亩=15小亩,1大亩=1000平方米,1小亩=666平方米)玉米地,加上自家的1垧地,今年打了16万斤玉米,每斤收购价七毛六分钱,卖玉米总收入达到12万多块钱,比去年收入多4万多块钱。“今年租金低,旱田和水田平均算下来,每亩地租金450块钱,再去掉化肥支出,今年光玉米这块收入达到十多万块。据我了解,周边的玉米种植户也卖得很快,去年收购价是每斤玉米未扣水扣杂的毛粮价格是四毛钱,而且去年玉米含的水分大,今年收入挺可观。”何景生说。 何景生同村的黎克学自己用铁焊接出了一个科学储粮仓,可以存放八万多斤玉米,实现晒干、存储的功能,他正紧盯玉米收购行情,正打算等到每斤玉米八毛五分钱左右再卖,加上政府每垧地给他的补贴,黎克学的脸上也是轻松愉悦的笑容。 作为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玉米生化产业发展商及新兴能源供应商之一,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探索出了“价格公开化、质量标准弹性化、全年购粮敞开化、购粮付款及时化、收购数量最大化‘五化’方略”,给玉米种植户提供真金白银的服务和获得感。据公司副经理金荣鑫介绍,在价格公开化上,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专业人员每天对全国尤其是东北三省玉米行情进行科学分析,订出公道合理的玉米收购价格。通过门口告示、微信平台、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粮食收购价格信息传递出去,短信平台用户达到8000多户,微信公众号“玉米价格信息”订阅者达3.5万多户,基本覆盖了吉林省地区的重点粮农。在玉米杂质指标上,国家标准是1%,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放宽到4%;生霉指标,国家标准是2%,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放宽到6%;在不完善粒指标上,国家标准是8%,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放宽到13%;对微小生霉粒不计,水分不限,让玉米种植户有可靠的卖粮渠道。 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卖粮的农民,觉得“这家企业靠谱”。“这么多年从没有欠过一分粮款。粮食扦样和分析检测这些环节也都是自动化,过程公平、公正、透明,不用担心吃拿卡要。”来这里扦样、今年49岁的王满杰如是说。 对于玉米深加工企业而言,怎样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充分辐射带动当地玉米种植户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玉米之乡—公主岭市,吉林省东北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在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技术水平的同时探索出了“公司+农场+农户”模式,带动农民致富效果显著。据公司总经理齐新江介绍,按一垧地平均四万斤玉米产量来算,通过土地入股每垧地可以获得分红2800元,通过废料粉碎,每垧地20吨秸秆废料,最低收益600元,玉米种植户在公司车间生产、包装、卸车等务工收入每月3000元左右,当地玉米种植户还经常来咨询玉米种植技术,在稳步脱贫致富上阔步前进。 基金增信“活水”来 随着临储玉米库存的逐步消化,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走向市场,但吉林省实际情况是,粮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低,资产质量差,经营能力弱,自有资金不足等问题,在银行很难获得信用贷款,需要通过基金增信贷款来解决。 为全面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国家提出在东北三省一区探索形成玉米收购增信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政府增信平台,撬动社会金融资本介入,解决企业“有钱收粮”问题。按照这一精神,吉林省政府明确了“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运作,粮贷挂钩”的基金工作总体要求,设立了总规模8亿元的吉林省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据吉林省粮食局总经济师鞠永平介绍,吉林省粮食局严格按照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和程序开展基金增信贷款业务,探索出了三条成功经验。一是有效开展银企对接。通过企业自荐、县市推荐、审核把关、网上公示等办法,从1076户地方收储保障体系的企业中,筛选确定558户增信贷款“白名单”企业,为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办理增信贷款业务提供目标客户。二是动态缴存企业保证金。今年粮食收购期,调整了企业保证金缴存方式,要求企业在省基金办出具担保函前缴存到位即可,这样企业在增信贷款发放前,可以有更多自有资金参与收购。吉林省企业缴存的信用保证金只作为本企业增信贷款的保证。三是加快推进增信担保调查工作。今年以来,将担保审查工作重心向市县下移,省基金办对农发行有权审批行核定贷款最高余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只进行书面审查,担保审查效率明显提高。 释放优势“组合拳” 今年受玉米供需关系偏紧影响,多元主体普遍看好玉米市场,入市信心较上年明显增强。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表示,南方及中原饲料企业提前到东北采购,贸易需求大幅增加,吉林省省内外贸易商竞相收购,出现运粮车与经纪人合作、直接深入村屯收购拉到省外的现象,呈现购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吉林省玉米收购进度较上年同期快近一倍。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有利于释放主产区的产地优势,促进相关产业布局调整,吉林省将把玉米深加工、畜牧全产业链、仓储物流项目,纳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重点,吸引销区企业到我省投资合作,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指导中储粮、省储备粮企业联动收购储备轮换玉米,及时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对于未来规划,王涛阐述了自己的“打出组合拳”思路。 来源:《经济日报》 |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