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智慧书写粮食安全新答卷
2019年10月29日 【字号:

10月14日,《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白皮书全景式展现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安全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介绍中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将坚定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一直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掷地有声的话语,为中国粮食安全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看,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事业发展在其中都拥有极高的权重,更处在秉轴持钧的关键位置。再把视野放在世界的层面,全球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地区经济和气候变化的诸多未知,都让粮食安全成为一道横亘在整个人类面前的待解命题。是人口最大国,也是粮食产业大国,中国如何书写粮食安全新答卷,整个世界都在予以观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从外界对中国抱有“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的深度担忧,到我们向世界发出“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自信宣示,再到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在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当世人都在诧异和赞叹于“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之时,这背后中国智慧带来的启示,更值得借鉴和深思。

因地制宜,是粮食生长的朴素道理。在粮食安全的新答卷里,却是需要更加立体多元的答题智慧。中国深谙其理。坚决守住“一条红线、两个底线”,努力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这是打好藏粮于地的基础;加快粮食突破性“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和推广,加强“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广,这是抓住种粮靠技的核心;大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是挖掘粮食生产的潜力……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几千年农耕基因的中国人,让自己的智慧始终有着时代的最新焕发,继而去书写粮食安全事业发展的新答卷。

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联合国《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就显示,2018年,全球仍有53个国家的大约1.13亿人处于重度饥饿状态,较2017年的1.24亿略有下降。报告同时认为,来自中国的农业援助和技术支持,正在助力非洲等贫困地区饥饿问题的缓解,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6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高票当选粮农组织新任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中国人能执“天下粮仓”的牛耳,这既凸显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事业发展的认可,更是中国有能力投身到国际粮食安全事业管理体系的表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把饭碗端在手上这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早已超越了“吃饱饭”的本身意义。打造一个零饥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粮食安全事业发展的表现,可期可待。任重道远,行则必达。在充满希望的肥沃田野上,我们粮食安全的事业定将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