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至20日,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武汉召开。本届大会以“粮安天下聚合力,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企业、行业专家及政府代表,共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国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下一步,我国将持续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优质粮油品牌集中亮相 此次大会上,各地优质粮油品牌纷纷参展,大家耳熟能详的山西小米、吉林大米、天府菜油、陕北小杂粮、新疆面粉等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向公众展示。 “荆楚粮油”是“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在全国省域粮油公用品牌中排名第二。此次大会上,湖北展区的“江汉大米”“湖北菜籽油”展区吸引了不少与会观众,方便速食襄阳牛肉面、孝感米酿等深加工食品也纷纷亮相。 吉林大力实施品牌创建,持续擦亮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在此基础上,又成功打造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产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据介绍,目前,吉林大米中高端产品由9亿斤增加到20亿斤以上,加工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吉林鲜食玉米实现产值44.4亿元,比2019年增长2倍。 记者了解到,大会期间,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将为各省粮油企业开设粮食交易线上专场,积极组织各类粮油企业开展现场贸易洽谈,有效帮助企业拓宽贸易渠道。大会还专门举办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助力脱贫地区放大品牌效应,帮助脱贫群众拓宽增收路径。 粮食产业全链条升级 此次大会不仅全面展示粮油产品,也向大众展出粮油机械设备、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粮食生产、加工、储藏、物流等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 针对粮食缺乏规范标准、规模小、附加值低等问题,河南推动各类标准出台,同时鼓励粮油精深加工发展。据介绍,河南枣花面业有限公司精深加工转化率、粮食副产品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人力成本节约90%,能耗由原来的每吨60度降到每吨50度,生产效率提升85%,加工环节粮食损耗得到有效控制。 吉林四平围绕玉米主食产业化,开发葡聚糖、富锌、富硒等玉米系列功能产品,研发鲜食玉米自动脱皮机、玉米饺子粉生产设备、鲜食玉米包装技术设备,许多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玉米经过“梳妆打扮”实现提档升级,成为备受青睐的“国民新主食”。 “实践证明,实施创新驱动,能够催生粮食行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大幅提升粮食企业生产效率,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资源优势转化能力增强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正以示范县、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以粮食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例如,吉林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园区为抓手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千亿级玉米水稻集群建设,推动水稻产业“双百工程”,实施鲜食玉米“150计划”,全省玉米水稻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速11.5%。一企一策服务重点企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个,一批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其中出彩农业产值由1亿元增加到5亿元,农嫂公司产值由50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永丰米业由家庭工厂发展成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吉林大米“十大领军”企业。 湖北探索完善“荆楚粮油+”双品牌共建共享机制,引导市县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品牌抱团发展。目前已有包括中粮、国宝桥米等实力雄厚的57家企业的121款产品参与双品牌共建,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粮食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落实“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抓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经济参考网 |
来源:粮食和储备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