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期强调,“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的重大部署,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不断增加优质粮油供给,倡导健康消费的创新实践,更高质量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5.12%,位居全国首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每年需从其他省份大量调入粮油等农副产品。1988年9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大食物观,要求抓大农业,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福建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久久为功,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开发“森林粮库”、挖掘森林食物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福建人的饭碗提供了更加丰盛的食品。 福建是茶油的主要产地之一。福建茶油以其天然纯净、香气浓郁的特点和可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改善肝脏功能等多种健康功效,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全省现有油茶林约250万亩,茶油产能达2.4万吨,总产值50多亿元。当前福建正实施茶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战略,专门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油茶新植、低改、示范片机耕道和蓄水池等建设进行补助,大力挖掘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对油茶资源“吃干榨尽”。福建通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特色品牌,坚持走好走稳高质量生态发展之路,油茶已日渐成为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绿色产业。 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开展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 充分挖掘福建地方特色优势,加大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推广和认证力度,创建100个“福建好粮油”产品品牌,发挥“福建好粮油”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种植绿色优质粮油品种,促进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全力推动福建省粮油品种品质品牌高质量发展。 稳定优质粮油供给。持续深化与主产省产销协作关系,依托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等平台,在育种、种植、仓储、加工等环节开展多方面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在粮食主产省建设粮源基地,提升全省优质粮油保障能力。 狠抓粮油品牌创建。重点启动“清新福稻”“绿色油库”等省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大“福建好粮油”品牌创建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激励机制,深挖地方特色优势,依托福建省地方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和山区资源型食品工业,创建一批优质粮油品牌,逐步形成“1+100+N”的省市县三级品牌体系建设,推动品牌兴粮兴油。 提升粮油产业价值链。引导福建粮油产业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增值空间。挖掘粮食产业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粮油企业与农发行等合作关系,聚力打造农业种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粮食加工及农业金融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粮油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设,连续24年把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民办实事项目。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始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防、严管、严控安全风险,创新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健全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全面加强收购、储存、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形成粮食粮油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健全机制“促规范”。统筹制定全省粮储系统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多部门共同签署《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粮油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源头治理“守关口”。在完成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的基础上,将全省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纳入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子任务。全省粮食质量检测机构认真做好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的检测,为做好粮油收购把好源头关。 入库环节“严把关”。对入闽粮油采取采购检测关口前移至产地、入库前每一车检测、整仓(罐)验收、每半年每个储存单元再跟踪检测、出库检测等“过五关”方式,严格把控粮油质量,杜绝超标粮油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环节。 流通监督“全覆盖”。开展各类粮食收购、承储、应急加工、军供企业成品粮油抽检,实现产、购、储、加、销全程监管,切实履行粮油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全省年均抽查粮油1万余批次,其中省级抽查3000批次、地市抽查7000批次,批次合格率99%以上。 质量安全“可追溯”。在全国率先开发完成“福建省原粮质量追溯平台”,并与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监测数据上传回流,实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通过对粮食流通各重要环节的赋码,实现省内主要粮食品种从收获开始,省外粮食从进入福建省境内开始,再到粮食收储、转化、销售各个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推动全链条粮油节约减损,引领厉行节约新风尚 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着力推动全链条粮油节约减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实效。 收购环节注重颗粒归仓。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持续发挥35.6万套储粮罐功能,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一个储存周期内可减少储粮损失6%。持续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烘干设备。全省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点)达150个,烘干机批处理量达4.9万吨以上。 储存环节注重减损降耗。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持续补齐仓储设施缺口,改造和新建一批高标准仓容。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从2022年起对省级粮食储备库进行功能提升改造。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仓储管理规范化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智能充氮气调、低温储粮和惰性粉防虫杀虫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全省各级储备粮库实现气调储粮340万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500万吨。近年来全省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耗率控制在0.6%以内,保管自然损耗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加工环节注重提质增效。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推动技术升级改造,发展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和推广低温升碾米、应用柔性大米加工等设备,引导企业开展粮食适度加工,防止过精过细过度加工造成的营养流失和粮食浪费,不断提高粮食利用率。 消费环节注重宣传教育。强化宣传教育,打造网格化宣传“主阵地”、科普“主战场”,引领地市开展教育社会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通过粮油安全消费宣传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等方式,各级主流媒体重点关注报道,营造节约爱惜粮油、共同保障粮油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引领带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作者系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昌华) 来源:《新安全》杂志2025年第2期 |
来源:粮食和储备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