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粮食制度史》学术研讨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政策专咨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以及中国编辑学会、人民出版社的长期关注粮食经济、制度、文化研究和传承的经济史学界、法律史学界、粮食政策研究领域、文化出版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该书是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由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织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有关专家研究编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专门著作。 与会专家对本书在著述思路、资政价值、学术地位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书内容有效构建了粮食制度领域的知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很好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和方法论,通过思想、制度、文明的体系性安排,做到了对中国古代粮食制度丰富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体现了制度历史的价值支撑、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是一部厚重的史学著作样板和示范,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 黄炜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发扬粮食制度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一是要高度重视用粮食制度解码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形成和演进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粮食制度是其中重要的血液和基因,用粮食制度去解码中华文化,可以清晰把握中华文化的主线和脉络。二是要高度重视用粮食制度为镜鉴提升现代治理水平。粮食制度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粮食安全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载体,不仅对于做好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难得的资政价值。三是要高度重视繁荣中国粮食制度的学术研究。希望更多关注粮食问题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粮食制度的研究中来,推动中国粮食制度学术研究不断繁荣,涌现越来越多有份量的学术成果。 |
|
来源:粮食和储备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