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粮 人才兴粮
湖北突出粮食科技创新 助推粮食经济发展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政策措施,切实把“科技兴粮”战略落到实处,按照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6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要求,国家粮食局、中国科协决定于2016年5月17至18日在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联合举办“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为粮食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路径。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旨在集聚全国科技资源,服务粮食企业创新和发展,推动科技与粮食产业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在粮食行业的转化,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此次活动将主要围绕“三个对接”展开,即“科技成果对接”、“科研机构对接”、“科技人才对接”。除“三个对接”外,还将邀请粮食行业资深专家作国内外粮食科技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解读粮食行业贯彻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具体措施。同时,邀请相关院士主讲粮食科技大讲堂。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和科教优势,着力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坚持多措并举,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力度,企业创新意识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对产业的带动力不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和科技示范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行业与科教联动、企业与高校对接、多方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动了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机制保障 营造粮食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强化粮食科技创新指导。湖北省粮食局坚持把粮食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粮食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将科技人才兴粮工作纳入各级粮食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今年又纳入了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范围,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去年,将粮食科技创新列为湖北省粮食局重点工作调研课题,形成专题报告,印发全省粮食部门参阅。同时定期公布粮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软科学研究《引导目录》,聚焦行业需求,明确粮食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合实际开展粮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出台粮食科技创新意见。着眼建立科技、人才兴粮长效机制,湖北省粮食局专门制定了《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粮食科技创新的目标和突破口,强化粮食流通创新平台建设,健全粮食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重点推进粮食行政管理人才、企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粮食创新人才基础。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粮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粮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奖补范围涵盖了粮食储藏、加工、物流、质检、粮机制造、信息化等领域内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转化;粮食软科学研究;“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粮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粮食行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引进等。 培育粮食科技创新主体。企业既是科技成果的吸纳器,更是科技创新的原创地。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完善技术创新组织,牵头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展示交流,每年举办荆楚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专门设立粮油科技展区,展示粮油科技新产品,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集中力量重点培育百亿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以随州天星的稻米油综合利用、江声科技的营养米、江汉平原的水乡虾稻米、荆门环星的再生塑木型材为代表的产品十分吸引眼球;龙头企业致力于发展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示了粮油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产学研深度融合 将粮油资源“吃干榨尽” 建立行业与高校战略合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粮食局分别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签订了科技兴粮战略合作协议,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沟通协调会,审议合作重大事项,确定当年具体项目,并指定相关处室负责合作项目的协调与落实,有力推动了粮食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粮食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与高校紧密融合。湖北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拥有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在粮油育种、生物工程、粮食加工、粮机制造、质量检测、粮食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并拥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注重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为我省发展粮油产业、推动粮食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一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支持其与高校、院所联合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人员相互流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关键实用技术研发和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培植一批科技型示范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行业创新步伐。福娃集团依托武汉轻工大学组建了稻谷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组建了食品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省农科院组建了福天下有机稻专业合作社。洪湖浪米业分别与武汉轻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湖北工业大学等开展合作,以生物柴油和米糠油为研发重点,“吃干榨尽”粮油资源,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北叶威粮机拥有36项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物联网测控装备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同时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展“粮食机器人”的研究开发。 建立粮食产业发展“智库”。湖北省粮食局设立粮食加工、仓储物流、信息化、粮食经济研究、粮油检测等领域的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粮食规划制定、评估、粮食重大问题决策和粮食项目评审、粮食行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对专家库成员实行聘任制,并对专家参与粮食规划、重大决策、项目评审等情况备案记录。每年提出调研课题,听取专家意见,鼓励引导专家积极参与粮食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论证、项目评审等,有效发挥粮食行业“智库”的作用。 强化政策引领 真金白银强健科技创新筋骨 鼓励龙头企业实施技术进步。近些年来,我省每年安排2000万元粮油精深加工贴息资金,2013年开始,每年又集中5000万元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共计7000万元资金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倡导“适度加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粮油加工向健康、方便、休闲以及功能食品方向发展;积极实施主食产业化工程和以碎米为原料的综合利用等改造项目,以及白碳黑、谷维素、糠蜡、植酸等循环利用开发。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叠加效应,粮油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许多龙头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安排粮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大力推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2015年,湖北省粮食局争取省财政支持,安排2000万元粮食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奖补方式,鼓励支持粮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2015年共安排支持粮食科技创新项目82个。其中:粮油加工类44个、粮机制造类10个、粮油储藏类9个、信息化建设类3个、粮油质检类2个、软科学类9个、领军人才工作室2个、人才培养与引进3个。2016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 加强粮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引导粮食专业人才参与粮食经济发展研究,对研究成果通过评审的给予5至20万元奖补。二是对“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粮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粮食行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给予补助。具体包括:①粮食行业特有工种培训鉴定,给予补助;②粮食行业行政管理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省级培训班,给予补助;③与高校联办粮食行业在职职工学历班,按6000元/人·年对培训高校给予补助;④粮食企业创建的领军人才工作室,按10万元/个对工作室给予补助;⑤引进高端粮食行业人才的,按5万元/人对引进企业给予补助。2015年,湖北省粮食局在对粮食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基础上,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联合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仓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培训班;成功举办了全省粮食行业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与省教育厅沟通,取得了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联合举办粮油储藏与检验大专学历班的单独招生资格。2016年,学历班的粮食企业在职人员通过资格审核、考试,也即将按期开班。 来源:《湖北日报》(2016年5月16日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