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储粮害虫“作战”?过度加工危害是什么?专家与你话粮食节约减损
2023年06月28日 【字号:

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昨天(21日)在安徽合肥启动,主题是“储备安全·科学减损”。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如何与储粮害虫作战?科学减损,为什么说过度加工会造成粮油的损失?总台记者专访了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教授王殿轩、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进行解读。

记者:粮库储藏环节,我们是如何与储粮害虫“作战”的?有哪些绿色安全高效的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王殿轩:首先在建设粮仓时就要强调隔热、保温、气密等基本功能,在粮食入库时要保证粮食的质量,要做到“干、饱、净”,生虫的难度就增加了。粮食入仓后,我们会控制仓库内的环境生态,一般是控制低温,做好清洁卫生,加强检查。现在检查的手段很多,过去都是手工取样筛查,现在利用各种诱捕技术、信息技术、图像监测等,这样害虫刚开始有感染和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害虫继续发展,比如说害虫的种群、密度变大,通常还会采取一些杀虫的措施。目前采取措施防治的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现在用一些通过陷阱诱捕的技术,针对害虫能够繁殖的母代,将其诱捕住以后,让它不能够交配繁殖后代。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就可以把害虫种群发展和数量增多的几率大大降低。

记者:如今都有哪些高效的绿色防治的措施,目前应用的情况、效果怎么样?

王殿轩:目前业内公认的绿色防治技术主要是以低温储粮,充氮气调杀虫。以低温防治为例,在冬天可利用自然的冷源通风降温把粮温降下来;春天做好隔离防护、保温措施,夏季热的时候,还可以用空调把粮温降下来。比如说现在我们现行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规定,低温储粮和准低温储粮,都是分别把粮温平均降到15度和20度以下,最高不超过20度和25度。在控制这些指标的时候,也要考虑经济性,不同的粮食品种,控温的水平不同。比如稻谷,优质稻就要控制更低的温度,像小麦耐储的粮种就可以适当采取准低温,基本上就能安全过夏。

记者:储粮安全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储粮设备怎么样?都有哪些高端技术在应用?

王殿轩:目前我国仓储设施、工艺技术,还有设备的配套,在国际上来讲属于较先进水平。比如,我们入仓的设备产量也上去了,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此外包括节能减排、降低噪音、抑制粉尘飞扬这些技术产品设备现在都有研发。那么在储藏过程中的检测,过去都是人工检测粮温,现在就是多参数检测粮堆的各种环境因子,这种设备我们叫多功能粮仓监测系统,现在也都有推广。高端的技术方面,比如说我们在输送过程中,负压悬浮这种技术已经有产生,然后在清洁环节有高效能的清理中心,还有一些低能耗的高产量的输送设备等。

记者:在粮油加工环节,过度加工现象比较突出,具体体现在哪些环节呢?

王兴国:以食用油为例。油脂的过度加工,主要表现在精炼过程,比如脱胶、脱酸、脱色以及脱臭阶段,其中脱臭是造成营养素流失量和危害物形成量最多的工序。十几年前,油脂脱臭温度大多在250-260度,脱臭时间在90-120分钟。长时间的高温过程会将油中的营养素脱除了,另外还会形成一些有害的物质。过度加工既增加了加工过程的油脂损耗,又降低了油脂的营养水平。

记者:当前有哪些先进技术可以减少加工环节的油脂损耗,减少营养素流失?

王兴国:一是通过脱胶脱酸方式的改变,减少酸碱加入量,从而降低油脂的损耗;二是推广预脱-复脱两步脱色工艺,并使用低活性度吸附剂,降低脱色过程对油脂品质的影响;三是将脱臭塔结构从板式改成填料或者组合,大大降低脱臭温度和缩短脱臭时间,使得油脂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更多的保留,同时也减少了更多风险因子的形成。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油中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素的保留率达到90%以上,风险因子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低于零反式脂肪酸要求的限量值。我们将这种加工方式叫做精准适度加工,这种加工方式也从油脂加工拓展到粮食和食品加工,并且写入《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反食品浪费法》在全行业推广。

记者:在消费环节,我国居民油脂摄入整体情况如何?如何引导食用油的健康消费?

王兴国:首先,中国居民植物油消费量是偏高的,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列全球第五,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我们也是一个植物油短缺的国家,消费的植物油大概有70%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减少浪费,提倡食用油健康消费非常重要。对于消费者的建议来说,家庭消费和使用植物油,最好是定量化,每人每天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30克。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隐形油脂的摄入,所谓隐形油脂,是指食物中所含的油脂,对于成年人来说,隐形油脂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植物油的摄入量,也就是说,成年人的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60克内。此外,还要注意限制高含油量食品的摄入量,比如薯片等油炸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